材料一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 差者给以处罚

(2019·重庆 B 卷)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 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 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 夫 18 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 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三 1979 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 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 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 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的增长率年均高于 9%。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能翻上一翻。
——据[美]R.麦克法夸尔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及其继任者施行 这些措施的结果。(1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2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1 分)
(4)综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 分)

13.(1)措施:令地方努力劝民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扶助贫民,赈济灾民。(2 分)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1 分)
(2)忽视消费品生产,片面发展重工业;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的影响(改革没有冲破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美苏争霸的影响。(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 理的答案可同等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
(3)先行尝试,然后推广。(1 分)
(4)民生问题事关国家的发展和兴衰(以民为本,关注民生)。(1 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