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1.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近代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土地革命就是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 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的实质是消灭封建土 地所有制,B项正确。A、C两项是土地革命的目的,不属于“实 质”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错误。
2.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题干主要述及评判东西方文化标准的变化,且“中体西用”思想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思想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故D项错误。
3.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答案:C
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4.答案:D
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建的特征,D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A;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