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10、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永州的一种婚姻风俗:有钱人大摆筵席,没钱的人则无力大摆筵席,甚至出现“私奔者”,韦宙出任刺史后加以约束,风俗逐渐改变,故B项正确。从“韦宙出示约束”可知A项错误;“力不足……至私奔”是“韦宙出示约束”的原因之一,可知C项错误;由“使略如(汉)礼”可知D项错误。
11、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
12、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答案 D
解析 鲜卑语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声望语言,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汉族接触不到鲜卑语,故A、B、C项错误;北齐属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正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