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7.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故A正确;BC项是孝文帝改姓氏的作用之一,不是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故BC错误;改姓氏并未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故D错误。
8. 下图为《步辇图》(局部),该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实质上反映了汉族先进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向心力,D项正确;该图反映的是通婚不是册封,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唐朝加强对吐蕃的管辖,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双方通婚的情况,C项错误。
9.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加强了文化交流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有利于国家治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科举制推行为国家选拔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并且在选官的权力收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治理,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0.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 瓦解了三省制度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有利于科学决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增加宰相人数,完善三省制度,分化了相权,强化了专制君主的权利,B选项符合题意。宰相集体办公不会导致三省制度的瓦解,A选项错误。众多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有利于集思广益,但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选项错误。众多宰相共议朝政,有利于决策,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科学决策不是最本质的作用,D选项错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