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的品行难与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比他显扬。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余因得遍观群书
B.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鱼,我所欲也/寡人欲以五百里易安陵
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答案】C
解析】A.得:动词,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能;能够。B.患:祸患/担忧。C.欲:想/想。D.舍:动词,舍弃;放弃/房屋。故选C。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非独,不仅。是,这。
17.语段甲中鱼和熊掌分别比喻什么。(3分)
答案】“鱼”代表“生”,“熊掌”代表“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内容可知: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18.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语段甲中的语句回答。(3分)
答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无功不受禄。寻找甲文中能表现这一意思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