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基础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yé)?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2)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    )
(3)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求其能千里也?(    )
(5)之不以其道。(    )
(6)执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3.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选贤与能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_家_______和_______家_______(人名),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也可以_______,但都是为了_______。
 
提升练习
1.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B.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    执策临之
D.祗辱于奴隶人手    食不能尽其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真/不知马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言词语“其”在本课中有以下几种用法:
A.做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做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C.做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面的句子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赤壁之战,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面的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每句不少于7个字)
有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基础练
1.C食sì。
2.答案(1)(和普通马)一同死(2)有时(3)同“饲”,喂(4)怎么(5)用马鞭驱赶(6)马鞭
3.D  A.“食”同“饲”。B.“见”同“现”。C.“与”同“举”。
4.答案(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它。
(3)(食马者)手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5.答案  韩昌黎文集校注  唐  文学  思想  教育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苏洵  苏轼苏辙  欧阳修  曾巩  记叙  议论  说明道理
 
提升练习
1.A  A.日行千里。B.难道/它的。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的/代词。
2.A“其”为表推测语气的虚词,应在“其”后停顿。
3.答案(1)B(2)C(3)A(4)A(5)A(6)A(7)A
4.答案(示例)(1)伯乐  槽间千里马  刘备  隆中决策人
5.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而不是人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