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 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①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②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③,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 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②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③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刺及执政 刺:指责
B.扁所居曰愧轩 扁:题字
C.尝言官辇毂 辇毂:乘车
D.以此为大节目 节目:关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顾宪成和魏允中、刘延兰上书谈论时政得失,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
B.顾宪成听到同僚替他署名为病中的张居正祈福,就快速前去删除自己的名字。
C.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②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9.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
【解析】
6.C.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译文:曾经说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
7.A.“张居正高度赞赏,誉之为'三元会'”分析有误,据原文“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可知,并不是张居正高度赞赏他们三人,称他们为“三元会”,他只是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
8.①“举子业”,科举考试;“竟”,成就;“盍”,何不,为什么不;“问道”,请教道理。译文: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
②“裁量”,评价;“訾议”,批评;“冀”,希望;“药”,意动用法,把……当作良药。译文: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批评国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
9.据原文“先生论学,与世为体”可知,他讨论学问,以现实世道为根本,讲求实用;据原文“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可知,他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这句话,辩驳诘难不遗余力,认为这句话败坏了天下的教化法则,由此可见,他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维护维护儒学正统。

 
答案:
6.C
7.A
8.①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
②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批评国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
9.①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②讲求实用;③维护儒学正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