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 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7.A(致仕:辞官归家。)
8.C(“老姬”应改为白居易。
9.D[解析]这段文字讲白居易的诗的风格。难度不大,断句时要在了解前后文的基础上反复阅读,了解本段文字的大意,然后再断句。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姻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10.D[解析]“是因为他好结交白居易之类的文士”分析错误,是因为刘禹锡曾经官居太子宾客。
11.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是太原下邽人。(他)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的名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于是(顾况)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住在这里,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顾况)翻阅(白居易的)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就感叹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拔萃科考试,(白居易)全都考中,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创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作品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很高兴,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白居易)历任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赶紧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权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他)也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白居易)被调任中书舍人、知制诰。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暴乱,(朝廷)出兵平定失败,(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请求外调,担任杭州刺史。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白居易)辞官回家,最后死(在家中)了。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的君主,(所以)做官的志向顿时被打消了。(他)选择在履道里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开挖水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煎茶用的釜、舀酒用的勺不离身。曾经(有一次)他没有戴帽子,两腿前伸着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安然自若。(他)自号“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学,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他)与胡杲、吉胶、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且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的人们很仰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的诗。(他)每写成一篇,必定让家里的老婆婆听他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金,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的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十分要好,情意投合,(他们)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自己造了一双飞云履,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上升。(白居易)刚到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