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5.【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2)D
(3)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表述有误,诗歌的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意思是你应该在万物冰霜雪冻的时候再来看竹子,那时候的竹子会更加晴明动人,就是写了眼前的竹子在那时的变化,并没有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故选D。
 (2)本题考查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首先找出每首诗中对竹子形象的描绘,概括出特点,然后进行对比。相同点都是写竹子,都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例如曾诗“旱天萧洒有高情”“雨洗还供远眼清”“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郑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都是表达了对竹子无惧困难勇气的赞美。不同点,曾诗写的竹子更丰富“旱天萧洒有高情”“雨洗还供远眼清”“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写了竹子在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的姿态。郑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主要写了竹子的顽强不屈。
故答案为:⑴D
 ⑵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诗歌反映出的核心要素以及诗人的基本性格特点,从诗歌句中具体分析即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答案】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考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句,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故答案为:⑴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⑵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⑶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