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过去”?我认知的又是“过去”的“什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历史是对过去的认知,这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常识。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过去”?我认知的又是“过去”的“什么”?是行动,还是思想?对于克罗齐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和“现在”再无法脱开干系;而对于柯林武德来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和哲学要实现同一。
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过去”?“过去”是指刚刚过去的“过去”,还是已过去久远的“过去”?对前者的意识可称“当代史”,而对后者的意识则是“过去史”。我们对当代史的兴趣容易解释:我们生活在它的巨大影响之下,它鼓舞万物,摩荡时世。但我们为何对遥远的古代史充满兴趣?原因仍与上相同,古代未成绝响,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现在”并非遗世独立,“过去”保留在“现在”之中。就算我们不谈“影响”,仅对“过去”的认知本身,就说明了人类的存在真相:不知道“过去”,我们无法安处于“现在”之中。
然而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只能立足于“现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错乱,不能自欺我们诚然就在“现在”。“当代史”固然是今人的产物,“过去史”亦然:我们带着我们的眼光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建构重新发现和认知了它们。在此,克罗齐说出了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条规律适用于一切历史的写作。所以,书写者写下的“过去”其实并不真正是“过去”,而是“现在”眼中的“过去。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认知的是“过去”的“什么”?是行动,还是思想?柯林武德认为本质上是后者,“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而行为只是作为思想的外部表现才是可知的。所以历史学家不是要知道人们都做了些什么,而是要了解他们都想了些什么。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对思想的思想,成了一种反思,这就与哲学达成了同一。克罗齐也有类似的主张,他说:“把历史提高到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时,历史就凸现出同哲学一体,而哲学不过是永恒的现在的思想。”
所有反思都需要目的,目的引导着行动。所以,“历史哲学靠目的概念活动”。而“剪刀加糨糊”式的历史学缺乏目的意识,所以并不是历史学。“鸽子笼”式的历史学是“剪刀加糨糊”的升级版,它把历史事实贴上各种精心制作的标签,并似乎拥有了一种知识的体系,但它仍然不太高明。目的决定方法,而非相反。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可以只作为历史学的方法论存在。不仅如此,哲学经常陷入空谈,而历史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历史学就完成了对哲学的理所当然的吞并。历史学才是真实的人类认知。
(摘编自王小超《“知以藏往”与历史哲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过去”?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但这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 不论是“过去史”还是“当代史”,都是从今人的角度出发所书写的历史。
C. 历史成为一种反思,是因为从本质上,历史学家要认知“过去”的思想。
D. 哲学是对永恒的现在的认识,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为历史学所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逐个论证并得出结论,是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组织的。
B. 文章借助学者的言论从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历史学的写作和认知等问题。
C. 文章注重辨析具体概念正反两面之间的区别及其关系,具有辩证的意味。
D.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鸽子笼”式的历史学,有其现实的指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影响“现在”,所以认知“过去”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安处于“现在”。
B. 行为只是思想的外部表现,历史学家不用对人们“过去”的行为进行研究。
C. 历史研究“过去”,哲学认识“现在”,因此两门学科互为补充,成为一体。
D. 如果只有行动和方法,而缺乏明确目的,历史学就无法产生真实的人类认知。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分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