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之,字景珍,小宇墨蠡。少知名,号日神童,从父冲雅所叹异。

6.阅读下面的文曾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宇墨蠡。少知名,号日神童,从父冲雅所叹异。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军参军,苦相敦引,冲又遣信喻之,久乃应召。寻为中尉李彪启兼著作佐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孝庄初,太尉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之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梁国,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孝武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朝廷悼惜之,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日文简。
琰之少机警,善谈论,经史百家,无不悉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常就琰之辩析,自以为不及也。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议咸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常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者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愿也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疾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事,无所编缉。
(选自《魏书·卷八十二》,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者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愿也/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疾/劳世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
B.常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者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愿也/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疾劳世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
C.常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者/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愿也/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疾劳世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
D.常谓人日/吾所以好读书者/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愿也/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疾/劳世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因此时身体尚未强壮,所以称弱冠。
B.国子博士,学官名,西晋时立国子学,开始设置国子博士,掌教授生徒儒学,是国子祭酒的上级官员。
C.儒素,即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后形成完整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永熙,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琰之天资聪颖,深受爱护。李琰之小时候被人们称为神童。叔父李冲将他视为振兴家族的希望,经常资助,爱若已出。李琰之参加秀才考试没有通过,游览北山时产生了归隐的念头。
B.李琐之喜好射猎,曾被囚禁。李琐之自称出身将军世家,有关西尚武之风,在荆州任上特别喜欢射猎。赵修延袭击州城,囚禁李琰之,州人杀死赵修延,仍旧推举李琐之担任荆州刺史。
C.李琐之学识渊博,为人称道。李琰之从小机警,擅长表达交流,经史百家无所不读。朝廷有疑惑的事情大多访问他,博闻多识的元延明经常找李琐之辩论分析疑难问题,自认为不如他。
D.李琰之勤学苦读,少有建树。李琰之每到休闲时,常常闭门读书,不与外面的人打交道。他曾夸耀自己的文章,但常景并不认可。先后两次担任修史的职务,但是没有编写出什么东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军參军,苦相敦引,冲又遣信喻之,久乃应召。
(2)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议咸共宗之。
6.答案:1).C; 2).B; 3).A; 4).(1)恰逢彭城王元勰征召他为行台参军,苦苦地规劝引荐,李冲又派遣人送信劝诫他,李琰之很久才接受征召。
(2)崔、刘指的是崔光、刘芳。评论的人赞同他学识广博,却不赞同他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