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守墓人 聂鑫森 春节前夕,二十五岁的红云云,从打工地深圳回到她的老家——罗霄山脉脚下的火把村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B.“村民们对烈士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错,结合第四、五两段“红家当家人红大山深夜带领乡亲们寻回烈士的遗体”“平日除草、培土,到了清明节,他和乡亲们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买来鞭炮、香烛、纸钱和水酒祭祀”分析,乡亲们对烈士态度一直很好,谈不上转变。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C.“这得益于间接刻画的运用”错,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直接刻画:“我一回来就快活了。你们不晓得,年底老板让我做假账,想逃税,我不肯,和他吵了一场”“我女儿有正气。我们喜欢!”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一方面写红军的关爱百姓、大公无私、奉献牺牲、坚韧顽强、勇敢无畏等精神,反映了敌人的残酷和军民同心的团结,“1933年冬,红军的大部队要撤离出去……激烈的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三天后,红军弹尽粮绝,只剩下了李连长。他为了不连累乡亲,只身飞奔,把白匪引向另一个地方,最终牺牲。白匪把李连长和其他战士的尸体,残酷地抛下山谷”。
另一方面写老百姓为救红军战士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自觉守护烈士墓地并传承发扬的感人事迹,“红家当家人红大山深夜带领乡亲们寻回烈士的遗体,用家里纺织的白土布(原是准备卖掉后买回所需的食盐和农具),把遗体裹好,埋到祖屋后面的一个山湾里。红大山曾被白匪抓去严刑拷打追问那些遗体,但他宁死不说。红大山放回来都快断气了”“新中国成立后,红家竖起了木板做的墓碑……平日除草、培土,到了清明节,他和乡亲们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买来鞭炮、香烛、纸钱和水酒祭祀”“红石岩后来因劳累过度去世。红大山、红石岩的墓,筑在离红军墓地不远的小山包上,日夜守望着这些先烈。儿子红星火成了接班的守墓人,春去秋来,如今也五十有四了”。
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开头,承上启下,使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有序,也为下文红云云决定留下来做了铺垫。交代红军牺牲的事,让读者得知“墓”的来源,原来是“红军无名烈士之墓”和“红军烈士李连长之墓”;写红星火祖孙三代的往事交代了“守墓人”的来龙去脉,这样使故事脉络清晰;从红大山“深夜带领乡亲们寻回烈士的遗体……红大山放回来都快断气了,临死时交代独生子红石岩:好好守着这片墓地”,到红石岩对墓地的守护“平日除草、培土,到了清明节,他和乡亲们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买来鞭炮、香烛、纸钱和水酒祭祀”,再到红星火接着守墓,红家的良好传统一直影响着后人,也为后文红云云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主题上,交代红军牺牲和红星火祖孙三代的往事,表现了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人民军队为保护人民而牺牲,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世世代代为红军守墓。战争虽然过去,革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弃,要世世代代发扬下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人物思想根源的能力。
红云云坚决当守慕人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红军对人民的守护,当年李连长“为了不连累乡亲,只身飞奔,把白匪引向另一个地方,最终牺牲”,这个故事是红云云从小听到大的,她对红军有深厚的感情;
其次,是祖辈尤其是父母对她的影响,红家世世代代为红军守墓,她的曾祖父红大山当年带领乡亲寻回烈士的遗体,用家里纺织的白土布把遗体裹好,埋到祖屋后面的一个山湾里,甚至为了保护遗体被敌人打得差点断气;她的祖父红石岩接着守墓,做了“红军无名烈士之墓”和“红军烈士李连长之墓”的墓碑,平日除草、培土,到了清明节,他和乡亲们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买来鞭炮、香烛、纸钱和水酒祭祀;她的父亲红星火成了接班的守墓人,已经五十四岁的他依然尽心尽力照顾这些墓地。家庭的影响,让红云云自小就懂得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因此当父亲问她“云云,我当导游,你当讲解员,好不好?”,她挺快地答应“好!”,这是影响她决定的重要原因;
红云云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她很关心家乡的变化,“我一年没回来,没想到村里大变样,成立了一个个专业队,种茶、栽果树、养牛羊鸡鸭,扶贫挺见成效。还有这红军墓地,变成了‘红军墓园’,成了旅游线上一个亮点……让大家参观,号召大家学习”,她说回到家就快活,“我一回来就快活了”,这些是影响她决定的原因之一;
还有,红云云本身的正直品性,也是促使她下决心的原因。她在城里上班,看不上男朋友“给一些大老板拜年,好让他们投资”的做法,老板让她做假账时她坚决拒绝,“你们不晓得,年底老板让我做假账,想逃税,我不肯,和他吵了一场”,这些自身正直的品性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影响她决定的原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