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材料二: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
  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由于生活在地理隔离的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
材料三:
  达尔文提出的由一个共同祖先进化出不同物种分支的进化理论,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认可,但自然选择学说的命运要曲折得多,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实际上,人们迟迟不肯接受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达尔文在著作中并没有详细描述遗传机制,只是假设一个个微小的“胚芽”从各种组织中分裂出来,然后进入性器官进行复制,并传给下一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要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有遗传变异;其次要有个体间的生存与繁殖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繁殖过剩或者说资源有限;最后,他强调这种进化是渐进式的。这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
  后来崛起的进化论新学说,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挑战,认为进化不是、至少不全是由自然选择为主导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木村资生提出的“中性学说”。进化可以由随机因素造成,并不是有目的的,分子水平的变异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因而选择不起作用。当然木村的理论局限于分子水平,但分子和形态两个不同层次的进化仍存在一些不衔接的地方,仍然是当前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
  更早的时候,针对渐进进化的观点,古生物学家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进化不是渐变的而是爆发式突变的。从5亿多年前寒武纪澄江生物群的化石记录看,在很短时间内,各大动物门类都出现了,因此可以认为进化是平衡一段时间后的突然爆发,之后生物的进化可能又会平衡一段时间,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绝灭。
  其实达尔文自己在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并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但是支持达尔文理论的人认为这并不矛盾,其中关键在于渐进与突变的时间尺度到底是什么,毕竟古生物化石的时间尺度跨越得太大。
  目前在进化研究领域,“综合进化论”的观点比较为大多数学者接受。这种理论综合了从达尔文开始的比较有影响有说服力的几种观点,包括承认突变的重要性、引入孟德尔遗传理论来解释遗传变异、从群体遗传学角度来定义适应性以及强调遗传漂变的进化意义等。这一学说认为,上述因素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并起作用。
  1959年,《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之际,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似乎已不可动摇了。
(摘编自2009年5月27日《科学时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推翻了特创论的观点。
B.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居于不同的岛屿,久之,因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不同种类的地雀。
C.即使是科学家,最初也因达尔文不能详细描述遗传机制而难以接受自然选择学说。
D.木村资生提出“中性学说”,并指出分子和形态两层次的进化仍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优势种群类型通过规模扩大去获得发展优势,但因地球生存空间有限,最终却会因过度繁殖而灭绝,恐龙即是此例。
B.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进化是渐进式的,而一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进化是爆发式突变的。
C.达尔文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产生了困惑,他坦率地提出来,体现了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D.“综合进化论”观点之所以成为进化研究领域的共识,是因为它综合了进化论各种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为什么会“似乎不可动摇”。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1)D.“分子和形态两层次的进化仍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是作者观点而不是木村资生的观点。材料三原文表述是“当然木村的理论局限于分子水平,但分子和形态两个不同层次的进化仍存在一些不衔接的地方,仍然是当前进化生物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难题”。
(2)A.“最终却会因过度繁殖而灭绝”错误。材料一原文是“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可见灭绝的是那些不占优势的物种,原因也不是“过渡繁殖”。
B.“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进化是渐进式的”以偏概全。材料三原文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要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要有遗传变异;其次要有个体间的生存与繁殖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是繁殖过剩或者说资源有限;最后,他强调这种进化是渐进式的。这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可见“进化是渐进式的”是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
D.“综合了进化论各种观点”错误。材料三原文是“这种理论综合了从达尔文开始的比较有影响有说服力的几种观点,包括……”,可见综合的是几种有影响有说服力的观点。
故选:C。
(3)“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似乎不可动摇”,首先与达尔文学说提出的基础有关,材料二中有“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可见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基于达尔文大量的实地考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分析能力。
材料二阐述了达尔文的研究过程,“由于……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可见达尔文秉持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自然选择学说的研究。
达尔文的学说也经历了完善的过程,材料三中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命运要曲折得多,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实际上,人们迟迟不肯接受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崛起的进化论新学说,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挑战”“更早的时候,针对渐进进化的观点,古生物学家提出过质疑”“其实达尔文自己在面对古生物化石时,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可见自然选择学说在其他学说的挑占战和质疑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答案:
(1)D
(2)C
(3)①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基于达尔文大量的实地考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分析能力。②达尔文秉持严谨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自然选择学说的研究。③自然选择学说在其他学说的挑战和质疑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