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C

5.(2021·全国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C,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0.45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莱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600m至4300m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拄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

 

(1)描述该区域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
(2)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
(3)试从坡向、坡度、海拔的角度说明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4)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可溶性有机碳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600米处和1300米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最低和最高。
(2)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更多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地底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
(3)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下移,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海拔高,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
(4)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解析】
(1)据图示可知,总体上表中底三层可溶性有机碳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多,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从局部上看,3600米处和4300米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最低和最高。
(2)材料提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更多的有机碳,并阻挡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移;材料提示“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且土层底部土壤黏粒含量少”,故地底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材料提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
(3)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阴阳坡温度差异大,故生物分解作用强弱差异大,其中阴坡太阳辐射少,土壤温度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阳坡太阳辐射多,土壤温度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方受重力作用影响明显,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少。海拔越高则气温越低且缺氧状况越明显,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少,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
(4)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全球变暖。结合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形成过程分析,气温升高使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同时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淋溶作用增强,可溶性有机碳减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