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位于皖南休宁县境内,主峰钟鼓峰海拔585m。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

8.(2021·河南许昌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齐云山位于皖南休宁县境内,主峰钟鼓峰海拔585m。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岩层垂直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发育,该区地貌发育主要受三大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壮观的峰林、崖、洞等景观。该区585m、400m和150m处的三级裂点(河谷剖面上的坡度转折点称裂点,是流水特殊下蚀作用的产物),大致反映了该区三次主要的地壳运动过程。乾溪所在河谷上部“U"字形宽谷及下部“V"字形窄谷均是地壳运动和流水共同作用的产物。下图为齐云山三级裂点示意围。

 

(1)推测该地区经历的地壳运动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该地区峰林、崖、洞等地貌景观发育的原因。
(3)分析乾溪河谷上、下部形态差异的原因。
【答案】(1)先经历地壳下降运动,依据:该地区发育有巨厚的红色砂砾岩沉积岩层,沉积岩形成于低洼的沉积环境;后经历地壳抬升运动,依据:红色砂砾岩沉积岩层抬升出露地表并形成山峰。
(2)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岩性不坚固,易受外力侵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当地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易受外力侵蚀;当地地壳运动显著,岩石断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会加剧流水侵蚀作用。
(3)在地壳明显抬升过程中,上部先发育V形窄谷,第一期地壳抬升后齐云山地区有一个相当长的稳定时期,使得河流侧蚀作用加强,致使原来的“V”形窄谷拓宽成“U”形宽谷。而下部V形窄谷发育过程中地壳抬升明显,流水下蚀为主,发育V形窄谷。
【解析】
(1)该地地壳运动方向要从两阶段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说明其形成基础为沉积岩,而沉积岩的形成说明当时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判断后期地壳运动的方向需要明白裂点。由材料中可知,裂点是河流特殊下蚀作用的产物,河流剖面上坡度转折点。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河床为一条平缓圆滑的面,由于地壳的抬升运动,使得河流使河床急剧抬升,河流从河口段开始恢复下切,并逐渐向上游溯源侵蚀,新形成的较陡峻的河段和早期形成的平缓河段之间的交点即成为裂点。判断依据:在585m,400m和180m处出现的均为裂点,即河床被抬高之后河流进行下切运动,因此反应了该地区的地壳运动后为抬升运动。总之,该地的地壳运动先经历下降后上升的运动方向。
(2)该地区峰林、崖、洞等地貌景观发育的原因要从气候、岩石特性及外力侵蚀作用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中,岩层垂直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发育”,从岩石特性看,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岩性不坚固,易受外力侵蚀;从气候看,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从岩层来看,当地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易受外力侵蚀。由于当地地壳运动显著,岩石断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会加剧流水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多种峰林、崖、洞等地貌 。
(3)乾溪河谷上、下部形态差异的原因首先要明了河谷形态的差异,然后结合河流流水侵蚀的差异性角度考虑。读图可知,上部河谷较为宽阔,为U型,下部河谷较窄,为V型谷,河谷主要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上部的宽谷主要是先期形成的河谷,在稳定期以侧蚀为主,河谷不断变宽。下部的河谷处于发育过程中,形成较晚,外力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谷为V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