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9·咸阳市高三模拟]《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

1.[2019·青岛市高三联考]“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C.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丝绸获利丰厚,商人活动频繁,商品经济活跃。由“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可得出属于市镇繁荣的景象,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市镇的繁荣,而不是“市”和“草市”的发展状况,排除A、C两项;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反映“市”的变化,排除B项。
答案:D
2.[2019·淄博市高三模拟]《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缩影,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鬼国通商是南浔地区经济发生变化的诱因
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D.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南浔地区的丝绸大量运到上海出售,与外商进行贸易,许多农民都从事纺织,不愿意种地。材料无法体现资本输出的信息,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特点是以商品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说明鬼国通商导致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外国商品的入侵导致该地区农民纷纷不种地,均从事纺织业,显然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9·大同市高三模拟]“(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四友斋丛说》)材料反映了内阁(  )
A.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大学士拥有最终决策权  D.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解析:根据题中“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可以看出内阁开始只是“以备顾问”的机构,后来内阁取得了票拟权,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说明了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内阁并未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并不能统领六部,并不具备决策权,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4.[2019·咸阳市高三模拟]《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注重农业时令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精耕细作  D.重视历法指导
解析:材料中的“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及“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等信息,体现了古代农业既注重农业时令,又注重耕作技术,反映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注重农业时令、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重视历法指导是《吕氏春秋》所介绍的,未涉及到《氾胜之书》中的内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A、B、D三项。
答案:C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