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9·宜昌市高三联考]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

1.[2019·合肥市高三一模]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解析: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个体小家庭(一夫一妻)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严刑峻法,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9·福州市高三二模]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解析:题干中从西汉前期“女子不厌再嫁”到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西汉前期和中后期相比,商品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发展,故排除A项;传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形成汉代新儒学,才被汉武帝确立为统治思想,所以导致变化的不是传统儒学,而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影响,故排除C项;整个西汉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形态,所以D项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答案:B
3.[2019·十堰市高三一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农业政策。依据材料“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结合所学可知,南宋“营田”的实行使流亡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并未缓解土地兼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商品经济;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并未体现税收政策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2019·宜昌市高三联考]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
A.民族主义的思想  B.国家一统的理念
C.民族平等的愿望  D.孝亲敬祖的情感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五族文字并用范围扩大。乾隆皇帝通过扩大五族文字应用范围,彰显五族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强调本民族或本国利益与地位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主义的结论, A项排除;五族排序有讲究,以满族为先,C项排除;孝亲敬祖不是材料主题,材料主题是五族文字并用的政治意义,D项排除。
答案: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