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欽、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摧中书侍郎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欽、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摧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3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种政治制度变化作用的看法。
 
     16 
答案:1.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解析:1.第一问,有关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的分析材料一的内容,材料一表明卢商一个少年失去父亲并且家贫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走上仕途,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不再是依据门第,然后再依据材料中的出现的官名“进士”可以分析出这种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有关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的问题,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归纳。
2.第二问,有关于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的问题,依据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来分析,材料内容是在梭伦时期,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他改革的内容中有保护工商业发展并且规定按财产多少来划分公民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管理国家的权利,这就扩大了民主的享受范围。有关其进步作用依据雅典民主制发展的历程来分析归纳即可。
3.第三问,对这两种制度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它们所存在的社会背景,其次是它们各自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两种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与制定者的根本目的,依据这些原则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科举制的本质是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的,而雅典的民主制却是相反的,围绕这个观点来分析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