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有翻译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


5.(1)B 【解析】判断断句的正误,通常有四个思维角度:①依据语气词判断断点正误;②依据动词表意判断断点正误;③依据句子结构的对称判断断点正误;④依据断点内的表情达意判断断点正误。在此基础上可利用排除法进行判断。“劾”的主语是“御史”,宾语是“抑吏市私第”,“抑吏市私第”意为“逼迫官员买私宅”,其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两项。“比”的宾语是“监临”,意为“进行监察”,其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B项。原文加上标点为: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2)C 【解析】文中“版籍”的意思应为后者。
(3)D 【解析】“卢杞向皇帝进言,致使他被流放、赐死”有误,应是皇帝听到流言后,导致杨炎被流放、赐死。
(4)①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 ②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启发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 【解析】①鬻:卖。输:交纳赋税。②兴:入京为官。悟:启发。

【参考译文】
杨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杨炎须眉俊美,风度出众,文章雄辩华丽。父亲去世,他在墓边搭草庐住下,不断地想念哭喊,有灵芝、白鸟的吉兆出现,朝廷下诏在他家住处立牌坊赐匾额。杨炎三代以行孝出名,以至门前树有六座牌坊,自古以来还没有过。服丧期满后,任司勋员外郎。唐德宗做太子时,听说了他的名字,又曾得到了杨炎写的《李楷洛碑》,把它挂在墙上,每天品读欣赏。等到德宗登基后,就任命杨炎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过去的制度,全国赋税都送交左藏库,到第五琦任度支,京城里的豪强大将不断索取,第五琦无法禁止,就把所有赋税都放进宫内大盈库。从此全国赋税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而以各种名目管账目的宦官有三百人。
到杨炎任宰相,对皇帝说:“赋税是国家的根本。小小宦官掌握了国家的命脉,多和少、盈余和亏损,即使重臣都不能知晓,因此无法规划国家的安排。我请求把赋税收入移到宫外,划归有关部门管理。”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初国家规定有租庸调税法,从开元后太平时间长了,不清查户口,法规制度被轻视破坏。至德年以后,向人民征收的税共有几百种,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杨炎痛恨这些弊端,就请求用“两税法”来统一税制。所有劳役的费用,赋税的交纳,先计算出数额再向人民征收,根据开支决定征收数额。定居者交税,秋夏征收两次,情况不方便的分三次。过去的租、庸、杂役傜役都废除了,但成年男丁的数额不改。皇帝认为好,下诏令通知朝廷和各地。议论的人阻拦责问,认为租庸制实行了几百年,不能轻易改动,皇帝不理会。(法令实行,)全国人民都从中获益。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启发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
 当时卢杞与杨炎一同执政。卢杞没什么本事,相貌丑陋,杨炎看不起他,托病不与他一起吃饭,卢杞暗中记恨。赵惠伯任河南府尹时曾经购买了杨炎的私宅做官衙。御史弹劾杨炎任宰相逼迫官员买私宅卖了高价。卢杞说:宰相对百官是监管得好处罪该免官。皇帝听了,心里记恨杨炎。在这之前,萧嵩曾在曲江南测量,想建家庙,后认为是皇上游玩的地方就放弃了。后来杨炎又占据该地建了家庙。有传言说:“这地有当帝王的风水,所以杨炎占据了它。”皇帝听了,大怒,恰逢审讯判决上报了,皇帝下诏命三司共同复查,贬杨炎为崖州司马同正。杨炎走了不到一百里,又被赐死,享年55岁。很久以后,皇帝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赐谥号“平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