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船厂一名焊接工学徒觉得右手拿焊枪时间长太累,就时常换左手拿焊枪,师傅不但没制止,还 鼓励徒弟两只手齐头并进,多年后,焊工的左右手焊接都十分熟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海造船厂一名焊接工学徒觉得右手拿焊枪时间长太累,就时常换左手拿焊枪,师傅不但没制止,还 鼓励徒弟两只手齐头并进,多年后,焊工的左右手焊接都十分熟练。当中国制造超大型LNG船时,在众 多人的身体不能翻动的狭小空间过道里,左右两边的内胆都需要高技术焊接工人将一块块薄如纸的殷瓦 钢板连接起来,该焊工成了唯一的工匠人选。对此,有人认为这纯属偶然,缺乏普遍意义;有人则认为这 属于特殊人才,各行各业都应因材施教。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指令带有思辨 性。先理解材料的内容:一名电焊工因怕累而左 右手操作焊接,后来造船焊接殷瓦钢板,只有狭小 空间、人不能转动的地方,又只能左右手操作情况 下,这名工人是唯一的工匠人选。可以有多种观 点态度,但观点必须鲜明。可以从师傅的角度,也 可以从徒弟的角度,还可以从整个材料的角度 入手。
参考立意:①打破常规自有其价值。②不要 以个体代替普遍。③生活中存在巧合。④师傅 (教者)的宽容。⑤特殊人才的“教”与“学”。⑥ 大国工匠都有不平凡的成长历程。⑦个体教育、 成长应顺其自然。⑧既要注重普遍性,也要尊重 个性。⑨尊重教与尊重学。(60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