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有翻译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②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 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非治朝也              治朝:治理朝政
B. 子由之狷介寡合          狷介:洁身自好
C. 庶几得遂于晚岁          庶几:或许,大概
D. 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    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        或可以免于功名
B. 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    而乃违性乖质
C. 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乃欲学陶
D. 其乐尚减于吾辈           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    为自己的闲居之所题写匾额“听雨”
B. 足以招尤而取忌            足以招致怨恨和妒忌
C. 陶潜之可仕而不物          陶渊明可以做到走上仕途却不受外物牵绊
D. 是贼去而弯弓也            这就像在盗贼离开后把弓折断啊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
13. 阅读第一段和注释②,用自己的话回答“子瞻怀子由之意”的“意”所包含的内容。
14. 文章结尾说袁氏三兄弟的“听雨之乐”不待老年就可实现。根据文意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及解析:
4.9. A    10. B    11. D    
12. 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13. 苏轼与苏辙从小“未尝一日相舍”兄弟情深;长大及游宦四方后,希望团聚、重享“夜雨听萧瑟”的闲居之乐;宦途多年,兄弟没能相聚的遗憾。    
14. 袁氏兄弟间情感不亚于苏氏兄弟;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作者(袁中道)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不是功名之人;对苏轼兄弟的覆辙有所鉴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