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良史传》有翻译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也,少而颖特。早游乡校,诸先辈皆折节与之交。


王艮字止善,是绍兴诸暨人,年轻时就特别聪明。早年在乡校学习(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许多前辈们都降低身份和他交往。到了壮年,到吴兴游学,遇到凌芝岩将要去淮东担任知府(“宪幕”是个尊称,宪是明清对知府以上官员的尊称,幕就是幕客),征召王艮和他一起同去。到任后,王艮凭借贡士身份补录淮东宪史。
不久,汉人按例被撤职(南人:元统一中国后把人分为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此处的南人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以及当地各土著民族人民,一般是指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王艮调任转运司,授以庐州录事判官一职,多次迁职后调任广东市舶提举,不到四个月又被授予江西省左右司员外郎。当时六十八岁,就激愤地辞去职务回家(谢事:辞职),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以中完大夫、淮东宣慰副使的身份退休。王公耳聪目明,身体强健像五十几岁的人,经常乘着小船、拄着拐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在山巅水边之间自得其乐。有时遇到美好的精致,常常几天忘记返回。到了元惠宗(至正,元惠宗年号1341-1370)已丑年六月,自己在暨阳的大岩选择(卜:选择)葬地,墓穴挖好后,就卧病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王公充满正气,胸怀大志,喜欢谈论天下的士人,仰慕范仲淹的为人,他在盐司漕府,都有好的政绩。越人立碑来称颂他的功德,国子博士陈旅为他写了传记。恰好松江的百姓徐晋到丞相府来,举报有下民藏匿几千万顷田地不向官府纳税,丞相命令他回来述职,王公上奏议说:“藏匿的田地确实没有。这是刁民想用优厚的利益引诱官员,掠夺百姓来招致(市:招致)恨,千万(应当)不要听他们搬弄是非。”这件事于是能搁置下来,百姓都感激他的恩德。
他担任市舶提举,珍宝货物堆积如山,到这里做官的人都因为受贿身败名裂,王公对这些财物一点都不看重。他回乡的时候,虽然地位尊贵,但穿得就如同一位读书人。我因为同乡的缘故,能够拜在王公的门下,于是(王公)对我说,他当初离开乡里的时候,能够遇见宋朝末年的遗老,看到他们的榜样,没有谁比得上赵子昂、邓善之,他们都是他的朋友。这样看来王公修养的形成,是来自他们的影响。
晚年,看到社会变化、世风日下,叹息说:“我不忍心看到这个世界的堕落,只求快点离去罢了。”王公去世两年后天下改朝换代。先前杜伯原记述王公的下葬,有“才不尽用”的感叹,他就是这样被世人推崇怜惜。所写诗文,有《王员外集》二卷,虞集为他写序,收藏在他的家中。
 评论道:韩愈认为古人是今人比不上的。在我看来,王公风骨节操令人敬畏,假使能够被朝廷重用,难道会比古人逊色吗?但当权的大臣急切地把汉人当作低等的人,所以王公的才能不能在当世全部施展,见解不能在当时广泛流行。等到中原变乱,急忙提拔汉人让他们担任要职,来鼓励天下的士人,而懦弱无能不能胜任,被天下嘲笑。然而士大夫评论汉人中的贤者,一定认为王公是最杰出、最优秀的。(巨擘bò:比喻在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或事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