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4分)

《桃花源记》
 (一)[2019·重庆B]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便扶向路(    ) (4)处处志之(    )
 [答案](1)交错相通  (2)同“邀”,邀请。  (3)沿着,顺着  (4)做记号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句中“交通”属于古今异义,这句话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故这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第(2)句中“要”属于通假字,同“邀”,“邀请”的意思;第(3)句意思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属于古今异义字,“沿着,顺着”的意思;第(4)句意思是“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属于词类活用,“做标记”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1)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或:他们问现在是秦朝第几世皇帝,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要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把每个词语都翻译出来,然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对第(1)句的翻译,要注意“鲜美”(鲜艳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这几个字词的意思。第(2)句的翻译,要注意“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同时要补上主语“他们”。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了桃源人的淳朴,但也可见他们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破坏,故题干中“谦逊、不喜张扬”理解有误,故选C项。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4分)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和平安宁,不受外界打扰。
 [解析]此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比较归纳。细读《桃花源记》和 [链接材料],材料中的句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课文中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所描述的场景一样,都揭示了人们生活的宁静和乐,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自给自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