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 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艮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的宣 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機糊的纸张被 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 To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彷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 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讲义是江 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甲 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 黑板仔细地擦了 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 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 “国荡”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 肃静。
'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 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 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荡》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讲话 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 ”稍停了一 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 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有的版本作'子 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字很重要。”
江昉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 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他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们也视而 不见。写完板书,他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缅公 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截,坠落 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 “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点燃 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雷鸣,响 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
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 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是解 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重 画了条橫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 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 枣性&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获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书,你 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我不知道。”
“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 无因打伞送嵋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的学 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 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 ”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黍展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孑;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 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o"嵋说着,望了母 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葷俅,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 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妃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谁都 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么放心。 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叹息道:“你没 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宜。”弗之默然半晌。 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我什么也不怕——现在, 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 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捶祢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砖柿臧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釆。
  2. 小说通过描写“急雪”烘托了孟嵋在与庄无因对话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3. 缝手套的细节表现了碧初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女儿的理解,亦有不舍。
  4. 小说中《国荡》《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19.有人说“教育是国之命脉,先生是教育之魂魄”,小说中的江昉就是这样的先生,请概括其 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3分)C
18.(3分)B
19.(6分)答案要点:
①学术功底扎实;②教学魅力独特;③有传统士大夫安贫乐道的风范;④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形象特点概括1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参考答案:
心理变化:由对打胜仗的渴望,对抗战长期没有胜利的埋怨、烦闷;到有了从军的想法;到最后坚定了从军的决心。
原因:①孟嵋听到同学“打胜仗”的小声哼唱,引发了她的心理活动;
②孟嵋受到江昉先生授课内容的影响,与庄无因关于国难当头青年人社会责任的讨论,推动了她的心理变化;
③孟嵋听到父亲送别参军学生后的感喟,坚定了她从军报国的心理。
【评分标准】概括心理变化3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心理变化原因3分。意思对即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