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襄、文、武将皆相之          相:辅佐。
B.大暑而疾驰                      疾:快速。
C.宰夫和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
B.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
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
二、(25分)
6.(3分)D       7.(3分)C       8.(3分)A       9.(3分)C
10.(6分)参考答案:
同:关注获得个人好处,往往一味随声附和,对国事贻害无穷。
和:注重谋求国家利益,能够调和不同见解,有利于国家治理。
评分参考:“同”“和”各有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合理概括,酌情给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