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

五、广东省佛山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
那为何落叶之前,树木要赠还给大地最美的秋色呢?这场盛大的秋色可能只是树木的缓兵之计——在感受到长期低温后,树木开始准备落叶,叶子中的营养物质从树叶中被回收,尤其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有的丰富的氮。随着叶绿素的降解,原本被遮挡住颜色的辅助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开始充当起这个调色盘的主角,叶片体现出从橙色到金黄色的变化。
但实际上,我们观赏到的秋叶只有一部分是黄色,其余的则主要是红色,以致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这类红色的秋叶是因为叶子中还含有第二类色素物质——花青素。这也是有诗歌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红叶与花本质上制造和使用了同样的色素。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使得秋叶有着三三两两的变化。
1. 下列各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缓兵之计 B. 体现 C. 三三两两 D. 以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缓兵之计,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这里是说面对寒冷的进攻,树木在落叶之前叶子的颜色先发生变化,这是落叶的前奏,使用正确。体现,指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种现象、某种性质或精神,这里是说叶子的颜色表现出变化,应当用“呈现”。三三两两,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这里指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使得秋叶的变化多种多样,应用“五光十色”。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而这里是说秋叶有很多是红色的,因此人们以为秋叶应当是红色的,这里的“结果”并非坏的结果,应当用“以至”。故选A。
2. 下列各项分号与划线句子中分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B.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C. 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
D. 散文比较短,既能够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风气的浓厚与否,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能否被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说的是秋天叶子不落的话对树木的损害,分号前后呈递近关系。A.表示转折;B.表示并列;C.表示递进;D.表示因果。故选C。
3. 比拟讲求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请简析划波浪线句子中比拟手法的具体运用。
【答案】(1)将秋叶的凋落比拟成“谢幕”,二者在走完一生,即将告别这一点上有可拟性;将秋叶的颜色变得绚丽拟写成“唱起了欢歌”,二者在让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上有可拟性。画线句运用这两个比拟,生动地写出秋叶凋落前最后的绚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比拟的手法,考生先找出运用了比拟的句子,“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然后根据题干提示的“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来具体分析画线句中“比拟”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树木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句中有两个比拟,一是将叶子的凋落写成“落幕”,二是将树叶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写成“欢歌”。秋天的叶子走完了它的一生,就像演员演完了剧本,即将告别舞台,二者的这一点有可拟性;叶子在凋落前颜色变得很绚丽,给人欢心愉悦之感,就像人在高兴时唱起欢歌,二者在让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上有可拟性。画线句运用这两个比拟,生动地写出秋叶凋落前最后的绚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