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已经流传多年,复仇也是舞台上风行一时的情节俗套。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焕发出了新意,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迷惘的年轻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        ;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        。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既能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以朴素自然的词句传达          的感情和思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革故鼎新   起伏跌宕   众说纷纭   扣人心弦
B.推陈出新   波澜壮阔   众说纷纭   振聋发聩
C.推陈出新   起伏跌宕   百家争鸣   扣人心弦
D.革故鼎新   波澜壮阔   百家争鸣   振聋发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太介意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拘泥于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C.不太介意“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拘泥于划分悲喜雅俗
D.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太介意划分悲喜雅俗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
B.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
C.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浓墨重彩地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表达了一位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迷惘的企图。
D.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剧作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迷惘的企图。
7.【答案】 (1)C
(2)B
(3)A   

解析】(1)“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推陈出新”, 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第一空介绍的是悲剧《哈姆莱特》,属于文学方面,应该用“推陈出新”。“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起伏跌宕”指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第二空修饰的对象为文章“情节”,应该用“起伏跌宕”。“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强调“说”;“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第三空上文内容是“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应该选与之对应的“百家争鸣”。“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振聋发聩”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第四空用于修饰朴素自然的诗句传达的感情,应该用“扣人心弦”。故选C。
 (2)上文观点句是“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列举的《哈姆莱特》的例子突出了其新意,要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应照应“创新者”“新意”,首句应写成“不拘泥于……”句式,排除AC;D项,“不拘泥于‘三一律’陈规要求的行动、时间、地点一致,也不太介意划分悲喜雅俗”结构混乱,应该排除。故选B。
 (3)仔细阅读划线句子“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迷惘的年轻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哈姆雷特”,第二个分句“表达”前缺主语,排除BC;“表达……企图”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A。

答案为:⑴C;⑵B;⑶A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