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提前了1000 多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提前了1000 多年。甲骨文的发现,迄今刚刚120年,被多数专家认可的甲骨文字仅约1600字,甲骨文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的一支,创作队伍一直局限在“小众”的范围内。董作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22 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时,董作宾就以油纸影写甲骨文,那时只是学习,还谈不上甲骨文书法创作。1928 年以后,他因为长期参加殷墟科学发掘并从事甲骨文的整理工作,摹写过数万片甲骨卜辞。董作宾对甲骨文书法特别热爱和痴迷,常在公余之暇,挥毫临习甲骨文契刻。他认为临摹是学习甲骨文书法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能马虎或当作消遣自娱,一定要认真对待。他先用玻璃纸蒙在拓片上,勾出轮廓,再与原版甲骨对照临摹。商代卜骨刻辞除个别书写无契刻之外都是在骨上刻出来的,这就给甲骨文的风格带来了特殊的艺术味道。董作宾为使甲骨文书法更有刀契笔意,还学习篆刻,因此董作宾的甲骨文书法形象真切,最能得甲骨文的形似与神似。
作为著名甲骨文书法家,董作宾的甲骨文书法最高境界所在即与古人共融共通的精神。这种神韵主要体现在整体效果方面。他多用甲骨文字书写檀联,而檀联又必须要求有装饰美,若使甲骨文透出神态大小不一、错综多变的风貌,不得不加以整理,但董作宾先生能从字的结体运笔以及对字的艺术处理中使甲骨文字之精神都得到突出显露。从他的甲骨文书法中能看到他在致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形态,致力显示殷人的生命意识。他的甲骨文书法有着真与美的统一,有着崇高古朴的审美价值。
董先生的甲骨文书法章法独具匠心,又有仿古的摹版样式,但他把握住了甲骨卜辞中章法的真谛。董作宾甲骨文书法能随形造章随章结体,显示了他对甲骨文章法的真正领会。他的檀联以对称的章式着意体现了卜辞本来对称的特点,他仿古版式书法却追寻了甲骨特有的章法美。
甲骨文字体结构的变化出入很大,有方有圆,有横有竖,大小不一,变化多端。董作宾写甲骨文书法不像某些人写的甲骨文字,带有钟鼎文或篆书的方正与装饰味,而是尽力体现甲骨文字本来的结体特征。甲骨文字的结体特点不是一般人能悉个中体味的,它的象形性、多变性很难把握。董作宾先生却能曲伸自如、取势纵逸、高低欹正,既造形又摄貌,既有貌又有神。奇险的字,能使其稳定;平稳之字,又超常态能便应变,能很好地体现甲骨文字结体迢遥奔逸的风格。
由于甲骨文字结体的方圓杂和、曲直相交,形成甲骨文字特有的多种变化,又由于甲骨文字是用刀刻出来的,又有着刚劲坚挺的笔势,这种字用毛笔在纸上书写是很难体现其精神面貌的。董作宾的甲骨文书法颇能体现甲骨文笔法刀味。他写的甲骨文字横竖刚挺、圆曲有骨,落笔出笔皆露而不藏,笔画行笔力走中锋,轻浅利爽,重深有度,伸展自如,透逸放达,利用点线轻巧地组织了甲骨文笔法的俊俏之势及变化之态。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运笔看似轻爽,但极有法度,出锋虽尖而不飘,方笔虽挺而不枯,曲笔虽柔而有骨。这些用笔非一日之功也,这是一种独立的笔法,是独有的笔法之美,这种书风,颇受江南人喜爱。
(摘编自张道森《董作宾甲骨文书法探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作宾摹写过大量甲骨卜辞,学习过篆刻,其书法显示了甲骨文特殊的艺术味道。
B. 董作宾先生注重突出显露甲骨文字的精神,他的甲骨文书法致力显示殷人的生命意识。
C. 董作宾深悉甲骨文字个中意味,其甲骨文书法带有钟鼎文或篆书的方正与装饰味。
D. 董作宾先生甲骨文书法作品字横竖刚挺、圆曲有骨,颇能体现出甲骨文笔法刀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观点、分层剖析的方式展开论证,透析了董作宾甲骨文书法的高妙。
B. 文章从形似与神似两个方面,来论证董作宾甲骨文书法具有崇高古朴的审美价值。
C. 文章开头写董作宾临习甲骨文契刻,巧妙照应了下文,也对论点提出做好铺垫。
D. 文章论证了董作宾甲骨文书法之所以成就高,是因为他多年从事甲骨文的整理工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作宾的甲骨文书法最高境界所在即与古人共融共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仿古的摹版样式上。
B. 董作宾书写的檀联致力还原历史的真实形态,未对甲骨文字结体和书写方式加以调整处理。
C. 董作宾的书法能很好地体现甲骨文字结体迢遥奔逸的风格,显示了他对甲骨文章法的真正理解和领会。
D. 董作宾的甲骨文书法看似轻爽,但有法度,挺而不枯,柔而有骨,主要是他用刀刻而不是用笔书写的缘故。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