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当然,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具有熏陶作用。二是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这两方面的表现,才可以成为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刚健自强即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之—。
    先秦儒家曾提出刚健自强的人生准则。孔子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孔子弟子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临大节而不可夺,即是刚毅的表现。《周易大传》提出“刚健”、“自强不息”的生活准则。《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即日月星辰的运行。日月星辰运行不已,从不间断,称之日健,亦曰刚健。人应效法天之运行不已,而自强不息。自强即是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系辞传》又云:“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这是说,天之至健在于能知险而克服之,以达到恒易。所谓自强含有克服艰险而不断前进之意。儒家重视“不息”,《中庸》云:“故之城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儒家强调不懈的努力,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赞扬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即赞扬坚持独立的人格。孔子更认为,为了实行仁德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人。”孟子进而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里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即义,其中包括人格的尊严。孟子还举例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不受嗟来之食,即为了保持人格的尊严。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是刚健自强最基本的要求。
    先秦时代,儒道两家曾有关于刚柔的论争。与儒家“重刚”相反,老子“贵柔”。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以水为喻来证明柔能胜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贵柔,意在以柔克刚。柔只是一种手段,胜刚才是目的,贵柔乃是求胜之道。孔子重刚,老子重柔,其实是相反相成的。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宣扬“刚健自强”,道家则崇尚“以柔克刚”,这构成中国文化思想的两个方面。儒家学说的影响还是大于道家的影响,在文化思想中长期占有主导的地位。刚健自强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在历史上,《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言,对于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确实起了激励鼓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引申的原则。
    《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健而止”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周易大传》认为,强健而不妄行,不走极端,是大正,即最合乎中道的品德。刚健而中正,《周易大传》称为“刚中”。《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刚健而中正的态度对待险恶,能吉利而无灾祸。
    《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即人的生活行动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大传》充分肯定了革命与变革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传统文化虽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但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B.  刚健自强精神既具有广泛影响,又具有激励作用,因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C.  儒家“重刚”,道家“贵柔”,两种思想相辅相成,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  世界永恒变化是人自强不息的根据,也是企业、国家应不断变革、革新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引用《中庸》中的话,目的是论证儒家思想重视自强“不息”,即实现积极进取需通过不懈的努力。
    B.“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自强即是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等句子体现了文章论证语言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C.材料二阐释了刚健自强的引申原则,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刚健自强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和主导地位。
    D.文章旁征博引《论语》《中庸》《周易》等经典内容,既增强了文章论证力度,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修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刚健自强”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    D.中国人民开展反侵略的抗日战争
4.请简析材料一是如何论证的?(4分)
5.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卓有成效,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国抗击疫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括论证的结构特点。通读相关材料,从以上特点入手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解答】(1)A.“但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错,材料一原文是“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并非都能“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C.“两种思想相辅相成”错,材料一原文是“孔子重刚,老子重柔,其实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指相互矛盾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起,侧重两种事物的“相反”;“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侧重两种事物的同一性。D.“世界永恒变化是……企业、国家应不断变革、革新的主要依据”于文无据,材料二原文只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
(2)C.“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刚健自强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和主导地位”错,材料二和材料一论证了“刚健自强”精神的不同方面,材料二没有进一步论证刚健自强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和主体地位。
(3)A.强调的是人心的和睦、团结。
(4)从论证结构看:
第一段提出观点“我认为,刚健自强即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之—”。
第三到五段从三个方面“先秦儒家曾提出刚健自强的人生准则”“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先秦时代,儒道两家曾有关于刚柔的论争”展开论述。
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刚健自强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在历史上,《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言,对于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确实起了激励鼓舞的积极作用”。
可见,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从论证方法看:
“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这是说,天之至健在于能知险而克服之,以达到恒易。所谓自强含有克服艰险而不断前进之意”“不受嗟来之食,即为了保持人格的尊严。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是刚健自强最基本的要求”……采用了道理论证。
(5)材料一“刚健自强即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之—”“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所谓自强含有克服艰险而不断前进之意”。
材料二“‘健而止’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周易大传》认为,强健而不妄行,不走极端,是大正,即最合乎中道的品德。刚健而中正,《周易大传》称为‘刚中’。《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刚健而中正的态度对待险恶,能吉利而无灾祸”。
“《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
根据上述信息再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实际,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1)B
(2)C
(3)A
(4)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首先提出论点“刚健自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接着分别从刚健自强的内涵、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思想和基本要求、儒道两家关于刚柔的论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刚健自强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旋律,在历史上曾发挥积极作用。②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采用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5)①中国人民发扬刚健自强的精神。刚即刚毅,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自强含有克服艰险而不断前进之意。抗击疫情中医护人员刚毅果敢,逆向而行;科研工作者克服困难研发新冠疫苗。②中国人民遵循“刚中”原则。“刚中”原则,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不走极端。抗击疫情中普通民众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居家隔离,不妄行,可止则止,不为追求个人自由走极端。③政府决策层遵循“及时”原则。“及时”原则,即顺应变化潮流,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抗击疫情中政府决策层根据武汉疫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封城措施,有效避免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