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

2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剧作所反映的内容,时间之长,跨度之大,________,都是话剧创作中罕见的。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余人。对这样多的人物,作家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人物由壮到老(如王利发等),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如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等);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儿,又和时代结合起来;无关紧要的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剧中的各色人物哪怕只出场一次,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但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_______。尤其是作家还把曲艺这种民族的艺术糅进剧作之中,③不仅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更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三个部分都有语病,请修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1)第一空,此句是在介绍《茶馆》这部剧的独特之处,前面说到了“时间之长,跨度之大”,这里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独特之处,结构应当是“……之……”;再联系后文“70多个人物”可知,这里是说“人物之众多”;第二空,前面说“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这里再具体说“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当然都是富有北京特色的,因此可以写“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
(2)①的语病是不合逻辑,“至少50余人”,“至少”和“余”自相矛盾,可以删掉其中一个;②“即使……但”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以把“但”改成“也”;③“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与“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不仅……更”后面的句子应当调换顺序。

答案:
(1)①人物之众多;②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
(2)①在全剧出场的70多个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就至少50人。 ②即使只有三言两语的台词,也都对深化作品的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③不仅有机地介绍了剧情,解决了时间跨度大等难题,更增加了我们民族艺术的表现力。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