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 做中国建筑的“文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1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 做中国建筑的“文法”。____________, 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 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 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 “文章” 也可因不同的命 题,_____________。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节选自《中国建筑的特征》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4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解答】本文段主要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的特点。第一处根据“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推断,应该是“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第二处根据“大文章如……”“小品如……”推断,应该是“有‘大文章’或‘小品’”。

答案:
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
②有“大文章”或“小品”。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本题共1小题,5分)
22.指出下列结社雅号指谁? (5分)
(1)潇湘妃子(2)稻香老农(3)蘅芜君(4)蕉下客(5)枕霞旧友
【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
【解答】(1)《红楼梦》第37回写到,探春组建了“海棠诗社”,林黛玉边说“既然有诗社,那我们这些人都是诗翁了,要先改个不俗的美号才行”。探春笑着说“我已经帮林妹妹想了一个极美的称号——潇湘妃子”。又向众人解释说“当日的娥皇女英曾经把泪水洒落到了泪竹上行成斑,因此那些带斑的竹子又被称为湘妃竹”。而黛玉妹妹现在住在潇湘馆,又素来爱哭,等哪天她想念林姐夫的时候,也会把竹子哭成斑竹。以后我们就她“潇湘妃子”吧!大家听了都觉得起的好,起的秒,而林黛玉自己听了也是低头不语。
(2)李纨居处,被元妃赐名稻香村,其义本好,却挡不住贾府的衰败,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或许其潜意识里,正是看透了贾府的衰败之势。
(3)《红楼梦》中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应该就是以花坞为原型描写的,所谓“蘅芜”,就是古人对香花香草的称呼。蘅芜君指宝钗,她住在蘅芜苑,故大家做诗起社时叫其蘅芜君。
(4)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5)史湘云在诗社里的别号,史家以前有个别院叫“枕霞阁”,湘云以前住过那里,所以大家就给她起了“枕霞旧友”。

答案:
(1)林黛玉(2)李纨(3)薛宝钗(4)探春(5)史湘云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