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分)东汉的王充认为,“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意思是说,水有深浅,物有异殊。

19.(9分)方俗谚语是人民群众口语中使用的简洁又深刻的熟语。
许多方俗谚语虽浅近易懂,但不失深刻。例如,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儿比抽象复杂的政治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先甜后苦如割骨,先苦后甜如过年”与家训的直陈训诫相比,方俗谚语的形象比喻与回环反复更让人印象深刻。“树怕根烂,人怕无志”“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还嫌少”则是对学习者的提醒、告诫和劝谏。
有些负面俗语混杂在谚语中,影响了谚语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群众的认可度。如俗语“无利不起早”“看人下菜碟”“人靠衣裳,马靠鞍”常被当作谚语使用,甚至成了庸俗的处世哲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俗谚语仍然停留在口耳相传的层面,甚至走向消失。目前,我国方言志、地方志中所收录的方俗谚语的数量严重不足。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来谈谈对方俗谚语的思考。
19.(9分)可从以下角度作答:中华传统思想,群众语言及其演变,社会适应性;文化多样性;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保护和研究,文化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文化的教育功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等。
等级水平 等  级  描  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辩证分析问题,显示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紧扣问题,就问题的某点深入分析,或全面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恰当、准确;逻辑方法运用合理,遵守逻辑规律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问题某点进行分析;知识运用比较恰当、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表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20.(9分)东汉的王充认为,“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意思是说,水有深浅,物有异殊。浮于表面,所见不过鱼虾之属;深入下去,方睹蛟龙之大观。
有些人在观察社会时,看不到中国社会生活中有深层价值的东西,“有眼不识荆山玉”。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足以安放每一位有志者的理想: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城乡鸿沟的跨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这确实是一个既能感受个人命运浮沉,又能思考中华民族复兴大势的时代。
“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9分)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条件性,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真理,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价值,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等级水平 等  级  描  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辩证分析问题,显示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紧扣问题,就问题的某点深入分析,或全面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恰当、准确;逻辑方法运用合理,遵守逻辑规律
水平3 观点比较明确,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扣住问题全面展开论述,或就问题某点进行分析;知识运用比较恰当、准确;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问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正确;表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应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