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秦始皇的“大一统”实践在疆域、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使“中国”的范围得到扩大, 可谓首次实现了 “大一统”。

28. (15分)长城是探究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的“大一统”实践在疆域、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使“中国”的范围得到扩大, 可谓首次实现了 “大一统”。
——马平安《政治家与古代国家治理》
材料二:秦始皇“大一统”实践的局限,集中表现在,他主持筑长城,已成为区分“内外” “华 夷”的界标。华夷思想并没有因秦始皇的一统渐趋消泯,而是随着长城的筑建而明确、加深,相沿 两千余年。
据郭志坤《秦始皇大传》等整理
材料三:秦汉长城的建置,是我国期间诸侯国筑长城以拒匈奴的继续,汉王朝对匈奴的方针在成、 守、和中选择。以长城为界,古代中国形成了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社会模式。秦、汉以来在 这两个区域及两个社会之间,必然有某种贸易的存在,以体现其根本的经济共生关系■特别是明代, “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人结合在一个帝国禁令不能完全割断的贸易体系中”。长 城文化带发展并发挥过渡功能,将中原文化过渡到塞北。儒家的经典、佛教的教义都传入蒙古。
——摘编自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一统”实践。 (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修建长城的消极影响。(4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两个社会模式”的含义,并说明汉朝对匈 奴“战、守、和”的体现。②指出明政府维持“经济共生关系”的举措,并分析这种“共 生关系”影响。(6分)
 
 
28.(1)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2分)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2分)
(2)消极影响:形成“华夷”观念,容易造成古代自大而封闭的民族心理;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暴政引发秦朝灭亡。(4分)
(3)①含义:游牧社会,农耕社会。(2分)汉朝:(战)汉武帝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占领河西走廊;(守)汉武帝招募内地人移居朔方;还命令北部边郡的驻军实行屯田;(和)汉初嫁公主给匈奴单于,并连年奉送大批丝绸和粮食;开展互市。(4分)② 举措:设置官办的互市、马市;开放民间私人贸易的民市、小市等;设置“九边”,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和平时期,守军定时打开关门,让人们前往市场交易,并保护市场。(4分)影响:促进边疆稳定;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