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9世纪末,在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当时“东边的一个邻国"对中国发动了

1. 秦朝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专用。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和地方官员的印章均可以称至,至秦朝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显示皇帝的个人才能 B. 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 维护皇帝的个人威严 D. 彰显皇帝地位的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意体现了玉玺由官员可以使用到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体现了皇帝独尊地位,其原因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严,故C正确;玉玺由皇帝一人使用与个人才能无关,故A排除;BD不是原因,而是作用,故BD排除。
2. 分析下图,元朝的地方行政设置体现的特征是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图
 
A. 区域协同发展 B. 多层级、复式结构 C. 元朝因袭宋制 D. 重集权、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元朝的地方行政区设置有多种层次,同时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多层级、复式的结构特点,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3. 据白新良教授考证,乾隆四年至十三年,军机处“撰写的廷寄谕旨数量激增;议政范围也进一步超出雍正旧轨;经办其他事务开始増多”。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B. 提高中枢决策的效率
C. 军机处的职责日益明确 D. 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军机处处理的事务增多,主要原因是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需要,故D正确;题意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A排除;军机处事务增多与效率无关,与职责明确无关,故BC排除。
4. 下面是坐落在南京下关区静海寺的警世钟造型,沉稳端庄,色泽古朴,主体高度为1.842米。与这一警世钟相关的历史事件
 
A. 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B. 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842年,清朝与英国在寺内进行了有关《南京条约》的谈判。而《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A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合。
5. 19世纪末,在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当时“东边的一个邻国"对中国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末”、“东边的一个邻国”可知这场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鸦片战争发生在中英之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中英法之间,都与“东边的一个邻国“不符,排除AB;八国联军包括八个国家,不仅仅只有”东边的一个邻国“,排除D。
6. 余英时先生认为,五四运动是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处境中突然发生的,乃是一个早熟的文化运动,不但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据此可知,余英时先生强调五四运动
A. 爆发具有必然性 B. 是一场文化运动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目的是救亡图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不但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可知,余英时认为认为五四运动具有很大的缺陷,故C正确;据“突然发生的”可知余认为五四运动具有偶然性,故A排除;B不是题意重点强调的内容,故B排除;D题意没有体现,排除。
7. 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说明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A. 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族抗战 B. 两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
C. 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战术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答案】A
解析
【详解】“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认为战争最深厚的伟力在于民众,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是靠千千万万老百姓来打仗,才能无敌天下,故A正确;题意没有体现BCD,故排除BCD。
8.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
A. 多党合作原则 B. 社会主义原则
C. 政治协商精神 D. 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项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无关,排除ABC。
9. 邓小平明确指出,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说明”“一国两制”的实践坚持
A. 战略性 B. 原则性 C. 求实性 D. 法制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意在强调,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这是原则问题,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考虑到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旧政权驻外大使不可能服务于新政权这一实际情况,中央根据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外交的指示精神,迅速调集一批人员,出任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这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求同存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旧政权驻外大使不可能服务于新政权”“迅速调集一批人员,出任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可知这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的外交,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故B正确;“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要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不平等的外交,重新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与亚非国家搁置分歧,谋求合作和平发展,故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