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戍边十五年。

冬 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戍边十五年。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抵住风雪的严寒。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腾跃着向雪野掠去……
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着喜马拉雅出发。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晶莹剔透湛蓝如镜的羊湖,冰挂如柱天地相接的珠峰口,穿越荒凉美丽的无人区,把哥几个大老爷们激动得泪流满面。昆仑山口遇见的奔腾野驴,公路边旷地上悠然自乐的野兔,峭壁上优雅挺立的藏羚羊统统收入相机中。还就是没有见到红狐狸。
⑩夜晚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问寺中僧人,附近可否能见到红狐狸?僧人指着雪山说,以前有,经常可以看到,白雪间,一团火在跳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对着空旷的雪山,高喊着:红狐狸,我来看你了——只喊了两声就觉得头晕气短,几个哥们连忙扶我坐下。明天就该返程了,我真怀疑,杨晓敏给我讲的故事是不是杜撰的。晚上睡梦中,我真的见到了那只红狐狸,它就站在我的眼前看着我,可我伸手怎么也摸不到它,慢慢地,我看到了它在流泪,它的泪是红颜色的。
⑪离开了雪域高原,几个哥们儿说,只顾着看美景品美食了,也没有带点土特产。好在途中有许多卖旅游品的摊点,大家下车自行选购了。
⑫我没有购物的任务,独自一人站在路边,望着远处的雪山。
⑬要皮子不?雪山狐狸皮,好东西。一个小贩悄声问我。
⑭他的手中拿着一张红红的狐狸皮。
⑮我接过来细看,泛着光泽的柔软的绒毛没有一根杂色,捧在手里如同捧着一团火焰。这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啊。
⑯小贩说,只要给钱,藏羚羊的皮也有。
⑰小贩要的价钱很高,我没有迟疑,把狐狸皮放入了行囊。
⑱回到老街,我邀请杨晓敏来喝茶,品墨脱咖啡。我兴致勃勃地讲了一路所见,晓敏只是微微笑着,品茶,听我叨叨,也不插话。我知道,在我眼中的那些风景,早已是他心中的永久珍藏了。
⑲我说,我见到红狐狸了,你说的那种红狐狸。
⑳晓敏浓眉挑了一下,笑笑,继续品茶。
21()你不信?你等着。
22()我小心翼翼展开了那张红红的狐狸皮。
23()杨晓敏吃了一惊,他粗壮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皮毛,仿佛它还是那种睡着了的小精灵,我看到晓敏眼中有晶莹的泪珠在闪。
24()杨晓敏静静地品着茶,直到告辞离开,再也没有看那张皮子一眼。
25()我把皮子包好,埋在院子里的榕树下。
26()妻子裹着一身雪花进来,说,院里的榕树下干吗点了两根香啊?祭奠谁啊?
27()我说,你,我,他,人类自己。
28()窗外,寒雪纷飞。(有删改)
4.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拜访你的: 
  (2)静静地: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 
6.繁笔之处,用墨如泼;简笔之处,凝练厚重。这篇小说可谓“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请结合“杨晓敏讲故事”和“‘我’埋葬狐狸皮”两处情节对本文繁笔和简笔的妙处加以赏析。(5分)
答: 
7.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换成“红狐狸”更合适,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理由。(6分)
答: 
4.(1)“拜访”表现了“我”对雪域高原心仪已久,表现了“我”即将前往雪域高原的喜悦之情和庄重之感;强调“你的”,突出了杨晓敏与雪域高原有着不解的情缘。
(2)“静静地”表面上是写杨晓敏见到红狐狸皮后默不作声,实则写出了他内心极度的不安宁和无法言说的痛楚。
5.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形娇美且通晓人性的红狐狸被抓后的幽怨之情,为下文写因触情释放它埋下伏笔。
6.①杨晓敏讲红狐狸的故事是繁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哨兵释放红狐狸的全过程,引人入胜。娇美而富有灵性的红狐狸为哨兵寂寞枯燥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哨兵怜爱并放掉红狐狸,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为下文“我”前往雪域高原力寻红狐狸的情节做铺垫。②“我”埋葬狐狸皮是简笔,凝练厚重地表达了“我”的情感。“包好”“埋”“点”三个动作,简练地写出了“我”埋葬和祭奠红狐狸皮的过程,表达了“我”对红狐狸的怜悯之情。也表现了人面对自然时的自我觉醒和反思,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升华了主题。
7.(示例一)我认为以“红狐狸”作标题更合适。①红狐狸是文章的线索,全文以红狐狸串联各个情节,以“红狐狸”作标题,可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密。②以“红狐狸”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文章讲述了红狐狸的悲惨命运,以悲剧主体作文章标题,更能凸显主旨,深化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冬祭”作标题更合适。①“冬”交代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时间背景。②冬天有着肃杀之气,奠定了小说凄冷的基调,暗示了红狐狸悲惨的命运。③“祭”象征觉醒和反思,以“冬祭”为题,能够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