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袁枚 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

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袁枚
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君名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无锡人,生而沉默寡言,秩秩见于面目。以乾隆元年举人,历宰晋豫滇南三省,迁知四川简邛二州,再调泸州。
在文水五年编审之期,值历年徭役不均,君亲加区别,除鳏寡孤独者千余人,过杞县有羸男惫妇百余焚香跪道旁,乡保指曰:“此公所活氓也。”君愕然,乡保曰:“公不记某年闻赈归来一案乎?大府不准报销,此辈皆公捐俸所活氓也。”亡何,长子掄举进士,而公奉调泸州,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即到官碾谷,检交一切在官闲款,分设三粥厂。在泸不满百日,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笑曰:“吾事毕矣!”即以老乞归。
河南布政使苏崇阿查赈,问有滥否。曰有。有遗否,曰有。苏怒,厉声曰:“又遗又滥,何以为赈?”君曰:“口称无遗滥,而心不自信,故不敢欺公。”苏曰:“然则,汝有可信者乎?”曰:“官无侵吏无蚀,是可信也。”苏嘉君言之诚,慰劳而去。君以古贤自期,与今之从政者格格不入。
河南灾,奉檄办河料二百万,君频蹙曰:“野无青草,何能办料?”即牒民疾苦求免。俄而有省会来者曰:“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亦卒不问其作何解也。君常自言,居官信心而行,投艰不辞,理繁不乱,然往往有恨者。在杞县回署,求赈者麻集,有一人裸而攀车,隶人逐去,次日早出已死深雪中。泸州营兵借谷所送,册漏造防汛者姓名续请,而君病竟忘补给。以此二事时时抱憾。呜呼,今士大夫乘坚策肥,知有己而已,视民若秦越,人之不相关,君能仁其民,而过后犹痛然,其行事居心岂凡所及耶!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历年徭役不均                值:适逢
B.君以古贤自期                  期:要求
C.即牒民疾苦求免              牒:发文
D.然往往有恨者               恨:怨恨
1.D  【解题思路】恨:遗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潮观是乾隆元年的举人,沉默寡言,面呈智慧,十四岁时受苏州布政使的邀情,与年高望重的人在春风亭相聚。
B.杨潮观听闻赈灾情况后回府,但上司不肯动用公款救济灾民,他就捐出自己的俸禄,使这些灾民得以活下来。    
C.杨潮观不知赈灾工作的进展如何,缺乏自信,面对苏崇阿“赈灾有无遗滥”的提问,他便都以“有”回答苏崇阿。
D.杨潮观从杞县回府衙时,途中有一个人裸身攀车请求救济,被衙役赶走,第二天发现其死在深雪中,杨潮观对此事时时抱憾。
2.C 【解题思路】C项,“不知赈灾工作的进展如何,缺乏自信”理解有误。原文中说杨观潮“心不自信”,是说心中不能确信赈灾工作没有遗滥,也就是说,心中怕有疏漏,而不是“不知赈灾工作的进展如何,缺乏自信”。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2)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
3.(1)随即听到泸州发生大饥荒,道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他情绪激昂地说:“见义不为不是勇士!”
(2)这是上级知道你在杞县有家庭负担,所以特地加大了数量,这是为你生财着想,你不懂,才要坚决地不肯接受。
【评分标准】(1)关键词“旋”(随即)、“殣”(饿死的人)、“慨然”(情绪激昂的样子)各1分,句子大意2分。(2)关键词“上游”(上级)、“多”(增多)、“为……计”(为……着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4.杨潮观为官方面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30个字)(4分)
4.①关心民生疾苦;②勇于承担重任;③信守诚信之道;④保持廉洁之身。(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文意也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答题时,要抓住题干中“为官方面”的限制范围和“简要概括”的要求,从原文中认真筛选信息再加以概括。由“大府不准报销,此辈皆公捐俸所活氓也”可知,杨观潮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疾苦;由“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可知,杨观潮勇于承担重任;由“口称无遗滥,而心不自信,故不敢欺公”可知,他信守诚信之道,不作虚假之言;由“君笑曰:‘吾诚不解!’”可知,他拒绝以权谋私,保持廉洁之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