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骧、普实克等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倡扬,使中国学人认识到:中国文学一直有一个瑰意琦行的美丽抒情传统。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解答】(1)A.“却忽视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错,原文第一段说“中国的抒情文学更看重个人的感情表达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家’与‘国’的和谐共荣”,并不等于说“忽视个人的主体价值和自我感情”。C.“中国古代散文都”错,第三段文中说“无一例外都……”,显然是特指上文所列举的例子,并不泛指(所有的)“中国古代散文”。D.“中国散文的”错,选文着重阐释的是“中国散文抒情传统”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中国散文”。
(2)D.选文末段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散文的抒情特点具有民族性的原因。并未拓展论题去论证文字、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3)C.“散文创作需要重视气韵,否则,作品会不可避免地质胜于文,虽厚实、明晰,但会有欠雅致优美、缺氛围情调的弊端”错误。第三段是“西方的散文普遍重‘笔’而轻‘文’,即重理性的思考,重内容的充实、观点的尖锐,在表达方式上则倾向于议论说理。这样,不可避免地质胜于文,厚实而欠雅致优美,明晰而缺氛围情调”,扩大范围。


答案:(1)B
(2)D
(3)C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