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拉马丁、缪塞等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最早的译诗就是在震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
1928年8月,他作的格律诗《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诗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叶圣陶在编发这首诗时,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于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
戴望舒靠《雨巷》成名,但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或者说是主编施蛰存的张扬与推动所致。在这个杂志里,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
1929年4月,戴望舒编定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由他自己主持的水沫书店印行。这是他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这些诗从闻一多、徐志摩那儿获取的主要是外在韵律和格式,而从英法诗歌那儿汲取的主要是“忧郁的情调”。他早年诗歌形式上的传统倾向还表现在段式上,如多用四行段,其次是三行段。
1932年10月,戴望舒搭乘邮船前往法国。到巴黎后,他一面在巴黎大学旁听,一面在一所语言学校学西班牙语。但他似乎对学位没多少兴趣,甚至没有读书计划。他在法国忙于写、译,很少去教室听课,几乎用全部时间在搞翻译,这跟他我行我素的诗人性格有很大关系。第二年8月,戴望舒从里昂乘火车去西班牙旅行。他除了游历,大部分时间是上图书馆、逛书店和书市。他购买了不少西班牙语的书籍,光是《堂·吉诃德》就买了好几个版本。他一直将翻译《堂·吉诃德》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回国后经胡适的介绍,中英文化教育基金会曾约其由原文直接翻译这部巨著。据施蛰存说:“这个翻译工作是做完的,但因为译稿按月寄去北京,经过战争,全稿至今不知下落。”《香港文学》1990年第7期登载过的戴望舒译稿《吉诃德爷传》。不管怎么样,中国读者没能看到戴望舒的全译本,这是极为可惜的。旅游期间,他又参加了西班牙进步群众的反法西斯游行。西班牙警方通知了法国警方,于是学校将他开除,并遣送回国了。
1935年10月,由戴望舒主编,脉望社出版的《现代诗风》问世。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三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号称“文坛三剑客”。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可是戴望舒没有趁着这股热劲继续编第二期,他有了新的构想,要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了。三十年代初的诗歌界存在着南北对峙问题,北方诗派包括“新月派”和“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卞之琳、何其芳、林庚、曹葆华等。南北之分并不只是地域不同,而是由作品的“精神”来加以区别的。戴望舒弃《现代诗风》而创《新诗》,就是想要实现他那“南北大团结”的构想。当时新月派首要人物徐志摩飞机失事亡故,朱湘跳江自尽,领头的卞之琳欲打破与现代派对立的局面,与南方诗人颇为友好,时常联络。也许戴望舒正是看准了这种趋势,加紧操作,创办《新诗》,便是他促使南北诗派联合的具体表现。1936年10月,《新诗》创刊号诞生。这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他为之花费了巨大心血。《新诗》1937年7月停刊,一共出了10期。在《新诗》上发表作品和译品的有八九十人,“新月”、“后新月”、“现代”济济一堂。                   
(选自《戴望舒传》,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喜好法国后期象征派的作品有关。
B.戴望舒早年的传统诗歌是从闻一多、徐志摩处获取外在韵律和格式,从英法诗歌汲取“忧郁的情调”。
C.翻译《堂·吉诃德》是戴望舒一生最大的心愿,可惜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他的译稿只剩下一些片段。
D.“南北大团结”的构想,促使了戴望舒放弃《现代诗风》而创建了《新诗》。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戴望舒在震旦大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这是他的第一首译诗。
B.因为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也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C.戴望舒对学位没多少兴趣,甚至没有读书计划,他在法国忙于写、译。说明他的性格自大狂妄。
D.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是因为作者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等人的知名度高。
E.《新诗》创刊号的诞生,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它促使南北诗派联合,使得新月诗人、后新月诗人、现代派诗人聚集在一起。
9.戴望舒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7.B(解析:戴望舒早年的诗歌《我底记忆》是他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不是传统诗歌。文中“他早年诗歌形式上的传统倾向还表现在段式上”,只是强调了诗歌形式的传统倾向。)
8.AE(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多选不得分)(解析:B项,“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而不是《雨巷》。C项,说明诗人性格是我行我素,很独特。不是“自大狂妄”。D项,“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
9.答案:①热爱翻译与写作。戴望舒在读大学期间就开始译诗。在《现代》杂志里,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在战争期间仍坚持翻译《堂·吉诃德》。
②善于学习。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将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相结合。向闻一多、徐志摩学习外在韵律和格式。
③全身心投入。戴望舒在法国忙于写、译,很少去教室听课,几乎用全部时间在搞翻译。
④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戴望舒没有趁着第一期《现代诗风》的热劲继续编第二期,而是有了新的构想,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
(四点答出两点给满分,答对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