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天净沙·秋思的练习有参考答案

4.4 天净沙·秋思
1.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初夏的湘江,江水上涨,江面变得开阔,一叶小舟,驶向远方。此番景象,不由使人想起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描绘的景象。
(3)《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
2.填空。
(1)马致远,号__________,大都人,__________(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东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海日残夜
(5)乡何处达
(6)断肠人在天涯
4.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5.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清你参加“承习俗”、“学对联”两个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承习俗
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活动一:承习俗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3).活动二:学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 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 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 “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 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 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6.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指落花
(1)《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______图;《天净沙·春》则展示了一幅______的美丽画面
(2).《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与《天净沙·春》中“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7.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注】①“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1)简要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一句的妙处。
(2)“钓鱼人”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