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越石父①贤,在缧绁②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③赎之,载归。弗谢③,入闺④,久之。

                                                
分析】【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乙】越石父很贤能,却被拘捕了。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马车两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载他一同回到家中。到家后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内室,很久都不出来。越石父请求与他绝交。晏子听了非常惊异,便整理好衣冠出来对越石父道歉说:“我晏婴虽然没有仁德,但是我帮您脱离了困境,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和我绝交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会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礼待。我被拘捕的时候,他们并不了解我。夫子您既然已经清楚我的为人把我赎了出来,那就是知己了:既是知己却对我无礼,实在不如仍被拘捕。”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解答】(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
②句意: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驰:奔走效劳。
③句意:我听说君子会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闻:听说。
④句意:他们并不了解我。知:了解。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是:此,这/是:是判断动词;
B.之:代词/之:的;
C.已:已经/已:已经;
D.绝:断绝/绝:极。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顾,拜访。于,到。咨,咨询,征询。之,的。句意:(先帝)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②重点词:延,邀请。入,进门。晏子于是邀请他进门待为贵宾。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以知道,诸葛亮因为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出山辅佐刘备的。从【乙】文中越石父所说“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可以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对越石父“知而无礼”。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晏子贵为国相,却以石父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只要知过自改,便予以提拔,荐为大夫。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晏婴学习:爱惜人才;遇到问题,善于沟通、解决;知错就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