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节选) (明)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17-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虎丘记(节选)
(明)袁宏道
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注】①蔀(bù)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②重茵累席:指游客席地而坐。③交衢:这里指去到虎丘的大道。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分曹部署:分批安排。⑥妍媸(chī):美和丑。⑦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⑧竹肉:管乐器和人的歌喉。
8.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B. 独以近城故/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栉比如鳞/比至夜深
D. 属而和者/属引凄异(《三峡》)
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10. 选文第②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场景?作者是怎样逐层展开,加以细致描绘的?
11. 选文第②段两处写观众反应有什么作用?
答案
8.D
9、①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人们)携手并肩而来。
②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    
10. 重点写了中秋之夜(月夜)赛(斗)歌的场面,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等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画面,场面由繁闹到幽静,整个过程有鲜明而自然的层次感。    
11. 写听众的专注、投入以及沉醉,从侧面衬托了歌声的艺术效果,突出了虎丘赏月赛歌的盛大场面和艺术魅力,表达了作者对虎丘赏月赛歌盛况及民间艺术的赞美和与民同乐的情怀。(“与民同乐”不做硬性要求)

解析
【8题详解
A. 大约/可以;
B. 因为/认为;
C. 并、排列/等到;
D. 都是“连接”;
故选D。
【9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①重难点词语有:至,到;是,这;日,一天;倾城,全城;阖。闭。
①重难点词语有:布,安设;初,刚开始;若,如;聚,团聚。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描写思路的理解。结合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可知中秋时节游人在虎丘聚饮斗歌侧面的描述,描述又独特地借助于“布席之初”到“未几”“已而”“比至”的表示时间观念的词语的微变,带动出意象的轻转,使一幅幅情状图画冉冉扑来。作者描述的这一声态情景是流动、变化的,场面由喧闹导向幽静,境界由单一的唱描述到声、景、情的烘托渲染。布席之初──唱者千百,未几──数十人,已而──三四辈,比至──一夫。从不可辨识至音若细发,却响彻云际,境界每一移位,则主体审美情思便深入一层。从开始“唱者千百”到最后“壮士听而下泪”,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充满了艺术美的境界里。这一大段作为全文描述重心,不是在横长的空间感上取胜,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上使意境导向深入,并以鲜明的层次加以显示。
【11题详解
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是说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倾城阖户”突出中秋月夜赛歌对于游人的诱惑之大;“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是说斗歌者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嘈杂的声浪,莫之能辨。通过写听众的反映,侧面衬托出斗歌者歌声的美妙,吸引人,突出虎丘中秋之夜游人云集的盛况,表达作者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
【点睛】参考译文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