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意思是所以并不在意这个,“错意”是指“在意”,错,同“措”;(2)句中摘掉帽子,光着脚,“跣”是“赤脚”的意思;(3)意思是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是“击鼓进军”的意思;(4)意思是希望归还被侵略的地方,“反”同“返”,归还;(5)意思是因此被越级提拔,“由是”是“因此”的意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1)句中,“广”是“增广,扩充”,“而”表转折,但是,“逆”是“违背,不顺从”,“轻”是“轻视,瞧不起”的意思,“与”是疑问语气助词;(2)句中,“既还”省略了主语范石湖,“既”是“已经”,“还”是“回来”,“甚嘉”是“大加赞赏”的意思,“其”是代词,指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唐雎不辱使命》第三段,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毫不惊慌,并以非凡的勇气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最终“挺剑而起”,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从这些中可看出唐雎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根据乙文段,范成大明知宋孝宗让他口奏“愿反侵地”的旨意兹事体大,会惹怒金朝,但在未得到其所签国书后,自己自拟国书,呈前始终“伏地不起”禀明实情,镇定自若,从中可以看出范成大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根据甲文《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为了安陵,不畏强秦,敢于斗争,最终“挺剑而起”,这说明了他是一个英雄,体现了他忠肝义胆的爱国情怀;根据乙文范成大明知所背负的“愿反侵地”的使命很重大,也很难完成,但他依然为了国家,出使金朝,为完成任务,始终“伏地不起”,从中也可看出他是一个爱国的英雄。根据甲文唐雎不辱使命,乙文“上甚嘉其不辱命”,可知唐雎和范成大都未辱没使命,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他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不同任务,审时度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使命。
【10题详解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并不在意这个。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选自《曹刿论战》,有删改)
乙文
淳熙年间,范石湖出使金国,宋孝宗命令他口头奏请金主,说河南是宋朝陵寝所在地,希望归还被侵略的地方。范石湖上奏说:“这件事很重大,必须与宰相商量,我请求将皇帝的意思一起写在国书中,商量好了之后再去。”皇帝开始时答应了,不久宰相坚决认为不可,而皇帝的意思坚决不写。范石湖于是自己写了一封国书,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到了金朝朝堂上,把国书放在袖子里。然后跪在地上进献国书,并伏在地上不起来。当时金主是葛王,性情宽厚仁慈,问他为什么不起来。范石湖慢慢从袖子里拿出了国书,奏说:“我来时,大宋的皇帝另有圣旨,难以写进国书,命令让我口奏。我现在恭敬地用国书来表达,希望得到圣上御览。”国书呈上,宫殿上的大臣们都变了脸色。金主再次说:“国书已经看过了,使者可以到馆驿休息。”范石湖再次拜谢后退下了。金国的群臣都愤愤不平,议论着扣留范石湖,然而金主没有允许。范石湖将要回去,又奏说:“口奏的事情,在国书中已经很明确,仍要先宣告,希望自己没有欺瞒之罪。”金主答应了他.回书说:“口奏之说,都让人很震惊,事情必须谨慎处理,国家才能信誉美好。” (范石湖)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范石湖因此被越级提拔,一直受到重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