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经历24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


【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这一承诺并没有兑现”分析有误。文中说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并不等于没有行动,没有兑现承诺,只是没有完全实现而已。故选A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D项,“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分析有误。语境是说“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并不是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故选D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第二问要求从文中对于塑料污染治理问题中看到哪些曙光。材料一,以维森姐妹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2014年又以绝食逼迫为印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签下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阐述的是年轻人为减少塑料污染做出的努力。材料二第一节主要讲微塑料的来源,第二三节主要讲微塑料对海洋的危害。总结归纳下,材料二侧重讲微塑料的来源和对海洋的危害。材料三第一三节“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主要讲微塑料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节“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侧重讲微塑料进入人体的途径。第二问,从维森姐妹的抗议及她们发起的运动,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可总结出,曙光之一是年青一代的主动参与。材料二中“联合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连续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可总结出,曙光之二是国际社会的重视。材料三中奥地利的一项研究,还有“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发现了微塑料”“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可以总结出,人们关注健康、防范污染意识的增强。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