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4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有讴歌勤劳的母亲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中的“你们”指的是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2.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出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对内在生命的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写了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13.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静默。静默”?请结合有关诗句简析。
14.作者为什么说“站在那儿”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1.答案:D
解析:D项,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是诗人的旁白,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并不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12.答案:D
解析:D项,由后文可知,“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着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13.答案:诗歌的最后把历史比作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诗人在景象描写和联想思索之后,告诉读者金黄的稻束是静默的母亲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头沉思,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姿态中,进一步提升了对母亲的赞美。而“静默”又是诗人面对自然凝神观照的状态,正是在静默中,才有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的感受和沉思。
14.答案:联系全诗不难看出,“金黄”指稻束的成熟,“满月”传递出时令信息,这些都具有圆满的意味,也就是说,收获是圆满的。但是,诗歌并没有写收获的快慰和满足,与“圆满”相对照的,却是“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思想”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收获”必须以长期的辛勤劳动为代价,“收获”是人类生命力的消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