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答案】1.D    2.B    3.C
4.(1)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2)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解析】
1.本题“李愬”作后句的主语,故“李愬”后不能断句,据此排除A、C两项;“愬妻出入”是另起一件事,故“愬妻”后断句,“禁中”是“出入”的对象,故“出入”和“禁中”之间不断句,“命翰林学士段文昌”是“诏令”的内容,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
2. B项,“褒扬”错误,应改为“褒贬”,故选B。
3. A项,“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错误,依据第一段“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可知,原文是说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B项,“韩愈发怒”错误,依据第二段“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可知,发怒的是皇帝;D项,“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错误,依据最后一段“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可知,应是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故选C。
4.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洎:等到;投:投递;故:旧有的,曾有的;颇:很;延誉:赞美、称颂;由是:因此。(2)虽:虽然;通贵:通达显贵;隙:空闲,闲暇;相与:一起;平昔:平时、以前。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韩愈的性格随和豁达,为人处世,不会因为人的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年轻的时候,和洛阳的孟郊、东郡的张籍关系不错。当时,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地位。韩愈经常在王侯将相中间为他们活动,张籍后来终于走上仕途。后来他们虽然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每当结束了公务的时候,他们一起谈论诗歌、文章,就像平常一样。但对待当时有势力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仆役, 瞪着眼睛不予理睬。而且,他们激励后辈子弟,努力上进。投到门的门生,有十六七个,有的虽然连饭都吃不起,但韩愈并不介意。他们在一起大抵上都为了弘扬一些有道德、奖正义的事。总共(经他资助的)内亲外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就有十人之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