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要到肚子里 陈军 儿时在农村,家乡人一般不说浪费粮食,而是说糟蹋粮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C.“不仅是因为担心我们被刚出屉的热馍烫伤”错。在这里体现的是父母对天地的感恩之心,有一种仪式感,而不是怕烫伤孩子。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两者都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错误,《观刈麦》主要是通过劳动环境渲染,体现农民劳作的艰辛,没有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分析作用,可从文章主题、行文结构等方面分析。
从主题上看,“像我这样的农家孩子,不少规矩都是从吃饭而来,比如,吃多少盛多少,碗里不能剩饭;掉到地上的食物要捡起来,到不了人肚子里,也要到牲畜的肚子里;上学带的饼,吃不完一定要带回来”等,可以看出人们珍惜粮食的态度,甚至因此而衍生出“规矩”,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了;
从结构上看,“规矩”处于文章中间部分,承上启下,衔接上文作者描写耕种粮食、收获粮食和将粮食制作成食品吃进肚子里等物质生产,引起下文对由粮食而产生的对人们精神上的影响的内容,从物质过渡到精神,有升华主题的作用,同时也与最后“我”“对粮食的这份情义和吃饭的那些规矩,我也一点一点地讲给我的孩子”“给孩子们立了一条规矩,也是长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粮食要到肚子里”相呼应,形成完整严谨的结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
首先理解“粮史故事”栏目的含义,即要刊载关于粮食历史的事,无论是过去发生的,还是正在进行的,既然是“历史”,那一定是真实发生的,既然是“粮史”,那就要围绕粮食;本文正围绕着“粮食要到肚子里”的主题,写了自己记忆中跟粮食有关的事件,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故而具有真实性,符合要求。
从现实意义来看,“粮史故事”的目的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有“读史使人明智”的内涵,故而一则粮史故事一定能够对现实有所启示;文章“粮食要到肚子里”充分体现出珍惜粮食的理念,对于如今物质富裕而浪费增多的情况具有启发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作者记录的这个故事也反映出了一定的历史变迁,如从前父母和乡亲们都辛苦劳作,还年年借面,生活贫困,而今“粮食逐年增产,种粮收粮也机械化了”,体现出了由手工到机械化的历史,也反映了人民由贫穷到富裕的转变过程,有传播“粮食安全”思想的时代价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