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戏说”请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6.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戏说”请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国:学的是韬略
西游:学的是皈依
红楼:学的是叛逆
水浒:学的是造反
【注释】①皈依:原指佛教徒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答案
示例:《西游记》。“西游:学的是皈依”,这种说法偏离了《西游记》阅读的核心价值。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固然可以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少数一心向佛的读者,完全可以读到“皈依”,学到如唐僧一般的向佛的虔诚。但是这不能成为绝大多数读者的学习价值。那么,我们可以学什么?从整体看,可以学唐僧师徒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精神;从个体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只看到“皈依”而忽略了取经的过程及人物的毅力与精神,是有很大偏颇的。
示例:《水浒传》。“水浒:学的是造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水浒传》固然有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主题体现,但是“造反”决不能成为我们当下阅读《水浒传》的价值取向。阅读《水浒传》,尤其需要读者去思辨阅读,辩证思考,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若不坚持这一基本的视角,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讲哥儿们义气的“义”,李逵的暴力和血腥,难道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从《水浒传》中学的,可以是小说中向好向善的一面比如对父母的孝,鲁达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也可以是小说的语言、链式结构等。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学思辨思维,比如对主题的思辨,对人物形象的思辨,对“义”的思辨等古典小说阅读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要把握一个忠实于原著的原则,指正“戏说”中的偏颇之处。示例:《三国演义》。“三国:学的是韬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偏颇之处。《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斗争,确实可以从中学到韬略。但除了韬略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如写诸葛亮的“智”,写曹操的“奸”,写关羽的“义”等,书中每一类型人物的刻划都到了极致,从语言动作描写到铺垫渲染,人物描写方面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多。另外,书中描写了各种大型场面,构思宏伟,手法多样,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古代文化知识。而且,本书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使历史小说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国演义》其它可以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说“学的是韬略”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示例:《红楼梦》。“红楼:学的是叛逆”,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贾宝玉的言行志向,《红楼梦》里有“叛逆”因素,但它只是其中一部分。《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比如,我们可以学习《红楼梦》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环境描写又融入于对人物丰满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的刻画中,这是作者的独创。作者对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没有像一般小说一样进行详细的描写,而是采用似乎不经意实则是别出心裁的粗笔点染,将大范围的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特征融化到小说的细节描写中,这种化大为小的写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又比如学习其中的诗词曲赋。《红楼梦》中的诗词功用齐全,要展现人物性格,要推动小说情节的走向,要表现小说中人物的才华,要总结小说人物的命运。展现人物性格的见诗如见人,表现人物才华的首首精妙,总结人物命运的言浅意深。最妙之处在于这些诗词基本都无法单独拿出来,它的意境、手法、特殊的暗喻、用词造句的特点等,都是与《红楼梦》浑然一体的。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为它有多方面的欣赏价值,任何只侧重一面废除其它的评价与学习都是错误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