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见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

【2018·浙江温州卷】
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见以下情景: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
请依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
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替换S。
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范文】
圈外的世界更精彩
好莱坞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讲述了一个公元2700年的故事,所有的人类都成了只会盯着屏幕的大胖子,因为他们不会沟通,不会交流,各自活在屏幕里的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只有淡漠……
纵观我们公元2016年的现实世界,也不乏“低头一族”将他们锁在屏幕前的,正是手机上一个彩色的小图标——朋友圈。
这么说吧,如果让我给微信朋友圈下个定义,那就好比一个人拿了一截枯树枝子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让后义无反顾地跳进去,无可救药的陷进去。简单明了的说,就是将自己禁锢在那个小小的图标里,无法自拔。
当然,不可否认朋友圈里的世界还是很精彩的。无论是午夜十一二点还是凌晨三四点,打开朋友圈,你会看到你的各种亲朋好友(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各种炫富、晒子,发自拍、心情、旅行、鸡汤、新闻……一句话,“加盟”了朋友圈,你不仅会了解到七大姑八大姨的最新生活动态,还能包揽天下新闻趣事。
使朋友圈如此“妖娆多姿”,仍有不少人隐匿在圈外。也会有人对圈外的人嗤之以鼻:那人真赶不上时代,连朋友圈里的最新话题都一概不知。那么他们在做什么呢?也许他们在家里尝试着做一道精致的饭菜犒劳自己,或许他们正泡在图书馆给大脑“充电”,又或许他们正背着背包和家人一起旅行,亦或在家里独享一部令自己泪流满面的老电影……
甩开了朋友圈,不必再为要发哪张照片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也不必整天看别人比自己过得是好是坏。人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朋友圈应该在现实世界中,因为为心里的某些朋友不会因为你给他(她)点了多少“赞”而两肋插刀。
在我的“朋友圈”里,朋友屈指可数。他们与我有共同的话题可聊,有共同的理想去畅想。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独处,去阅读去理性思考,去拼搏去奋斗,这未尝不是一项顶好的选择。
在我看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协调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这样无论是圈里圈外,你都会如鱼得水。
 
【解析】
命题温和亲民,致力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和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能结合熟悉且深有感受的日常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适当限制,避免学生套题套作、 泛泛而谈。 这个题目还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中考的甄别功能。 同时也涉及学生的思考思辨能力。 学生可直接进入情景开始写作。 甚至可以把这个情景当作文章的开头。 可以用任何人称代替S,你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这里,“读书”、“微信朋友圈”是两个关键词。要弄明白“微信朋友圈”与“读书”的相互关系。 要贴近生活,注重思考。
【点拨】
材料作文怎样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