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 叹息人间万事非。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物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浓,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感情激昂。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5.【答案】 (1)C,E
(2)①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颔联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颈联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的担忧之情。
   
解析】【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ABE考核诗歌的内容,CD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C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E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兵戈”“万事非”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根据“无家”“寻弟妹”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通过“江寒树影稀”的景物烘托离去的惜别之情;“各努力”和“犹恐未同归”表现对友人的勉励和对未的担忧之情。
答案为:(1)CE;(2)①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颔联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颈联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的担忧之情。
【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内外无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答案】 (1)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愁”“五”“期”“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