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①算器:竹器。②推毂:荐举。③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沐,沐浴汉制,官吏五日一休沐,因借指休假。
B. 黄老,即古代道教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C. 秩,原指官吏的俸禄,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
D. 太史公曰,是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补叙史事、表达作者思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庄名声远扬。他因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在梁楚一带名声远扬;因推贤纳士、为人谦逊被山东士人交口称赞。
B. 郑庄喜好交游。他仰慕长者,结交天下名士,常常在长安城郊存放马匹,邀请并酬谢宾客,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C. 郑庄仕途坎坷。他曾官至九卿,因武安侯、魏其侯廷议事件被贬为詹事;后遭司马安诬陷,曾一度贬为平民。
D. 郑当时生性淡泊。他喜好黄老学说,廉洁奉公,只靠薪俸和获得的赏赐来供应宾客,去世后家中没剩什么财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2)“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14. 郑庄一生中可赞可叹之事甚多,作者为何独对郑庄“有势”与“无势”深有感叹?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他年纪轻官位低,然而和他交往的知己都是他的祖父辈。
(2)“客人到来,无论高贵低贱,不应将任何人拒之门外。”他对客人都以宾主的礼节对待,这是因为他很尊重地位低下的人。    
14. 与作者自身遭遇有关。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本可以家财自赎,但因“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因而只能屈辱地接受宫刑。(或:作者获罪下狱时朋友无人救助,亲戚无人替他说话,因此对郑庄遭受的世态炎凉心有戚戚)作者意在借郑庄有势与失势的世态炎凉,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

解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